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简介
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位于“汉家旧县、宣纸故里”之称的生态旅游县——安徽泾县。公司是集白酒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始建于1954年,其前身为国营泾县酒厂。2002年改制,2014年投资2.3亿元扩建,整个厂区占地面积约300亩,拥有50年以上窖龄的固体窖池500余条,年生产白酒30000吨。2021年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成功转型,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日前该公司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造,新的股东会成员由原公司董事长张朝晖、安徽国赐美酒集团董事长卢建春(中国白酒大师)、上海申隆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建国、海南东成台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应坼(台湾籍)共同组成。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吸收新的股东加入后,由中国白酒大师卢建春先生亲自指导酿造,产品质量将有大幅度提升,资源配置上会更加优化。股东会正在制定3-5年战略规划,研发两款酱香型产品,将在今年中秋节前后上市,同时调整现有产品升级,推动新零售模式,发展工业旅游产品体验定制之路,他们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把安徽桃花潭酒业有限公司做大做强,让每位消费者满意、让每个经销商获利、让每位员工有获得感,让桃花潭酒香飘万里!
企业精神
勤业敬业、报国报民
企业愿景
打造具有世界话语权的中国白酒旅游企业
企业使命
传文化、酿美酒、济天下
经营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管理理念
遵规而行、科学管控
执行理念
敢于亮剑、勇于担当
人才理念
专业专注、唯才适用
服务理念
一切服务于销售、一切服务于市场
桃花潭酒起源
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万鹏举宦游丹阳,及宛陵泾县,见有麻川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逐爱此而家焉。在桃花潭西岸,万姓一族世代居住,后来称为“万村”。村里万姓人氏用桃花潭水采用家窖酿造上乘美酒开万家酒店,桃花潭酒即源于此。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泾川县令汪伦以‘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之名盛邀诗、酒双仙李白来泾一游,遂有千古绝唱《赠汪伦》问世,桃花潭酒随之家喻户晓。
家窖工艺酿造
家窖其最大特点是体积小,使酒醅与窖泥紧密接触,纯粮充分发酵,产生更多的丰富物质,酒体丰满爽净。家窖酿酒工艺要求严格,属于传统手工工艺,酿酒成本高。1954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联合散落于民间的家窖小作坊,组建了国营泾县酒厂,挖掘家窖酿造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
桃花潭酒特点
桃花潭系列酒采用家窖酿造工艺,选用龙岗山泉,纯粮发酵,低温窖藏而成,具有香味纯正,酒体丰满,甘甜爽净之特点,被誉为酿酒业的“江南一枝花”。 1980年6月,时任国家外交部部长韩念龙先生陪外宾来泾考察,品尝桃花潭酒后,欣然挥笔作下“桃花潭酒其味无穷,恨无李白一饮千盅!”的诗句;2001年5月21日江总书记来泾县视察,总书记品尝桃花潭酒后,对其品质盛赞不绝,随后在安徽芜湖、合肥视察期间用餐时均饮用桃花潭酒。
生态酿酒环境
桃花潭酒业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介于北纬30°21′—30°50′,东经117°57′—118°41′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400-1600毫米,全年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5.7℃,年无霜期250天左右。镜内高山耸立,森林茂密,涵养着丰富的水源,湿润的气候特别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大量富集,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水源、温和的气候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纯天然酿酒原料
桃花潭酒业处于东北至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毗邻,西部邻近长江,为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周边独特的砂土地上生长的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麦,成为桃花潭酒业独特的酿酒配方。
江南酿酒主要以大米为原料, 大米中淀粉含量约占75% ,蛋白质约占7%,脂肪酸约占1.5%和灰分约占0.6%。在淀粉中,有约20%的直链淀粉和80%的支链淀粉。
玉米通常分为黄玉米和白玉米(其中白玉米较黄玉米更适于酿酒),是酿造白酒的常用原料。
高梁分为糯高粱和粳高粱,粳高粱淀粉主要为直链淀粉其淀粉含量高于糯高粱,因而在酿酒中出酒率高于糯高粱。
传统发酵的酒都离不开小麦,小麦中含有的糖化酶是传统发酵中糖化剂的主要来源。一般小麦含有水份13.84%、淀粉68.74%、蛋白质9.42%、脂肪1.47%、纤维素4.43%、矿物质2.07%。
糯米中支链淀粉比例比大米高,酿酒中糊化更为彻底,易糖化,酒味纯净绵甜,浓香型酒生产中加入一定比例可使酒体绵柔,增强舒适感。